交通“一卡通”意蕴深远
据《当代生活报》报道,广西交通一卡通项目被列入自治区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,今年底将率先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互联互通;2017年底前,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和柳州、桂林、玉林、来宾、崇左等市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卡通;力争实现与全国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。
建立统一的交通一卡通系统,全面应用于一个区域内公交车、地铁、公共自行车、城际轨道交通、道路客运、轮渡等,并逐步扩展到公用事业缴费、小额消费、旅游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,最终实现与周边省(区、市)和全国的互联互通。届时,广西居民手持一张卡,就可通行广西,继而可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已实现互联互通城市的多个领域自由畅行。
想想这“通”的前景,已感觉十分美好,更遑论交通一卡通完全互联互通之后,其便捷出行与便民服务的酣畅体验,怎一个“爽”字可尽?
全力落实“三大定位”,是我区发展的硬任务、硬目标。“国际通道”“战略支点”“重要门户”建设,都与完善发达的交通体系、快捷便利的信息化管理分不开。交通一卡通作为广西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,任重道远,前景可期。随着交通卡的升级更新、芯片信息数据处理与管理功能扩展,或可延伸至政务应用、公共事业应用、便民增值应用等领域。加快交通一卡通项目建设,对广西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,推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,倒逼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民生改善,建设智慧城市等等,意蕴之深远不言而喻。
然而,我们亦应意识到,小小一张交通卡,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数据的整合交驳虽然复杂,却不是个很难的问题,互联互通所牵涉的各地各部门协作、交通领域单位企业的利益、“通”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、信息化管理水平等等,才是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。
小小一张卡,见证信息化,昭示新未来。交通一卡通项目建设,还有一段艰辛路要走;着力提高我区信息化应用水平,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,各地各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这其中,哪个市县、哪一级部门、哪个领导和相关干部,若仍圈地一隅、闭“关”自守,或层层设卡谋一己一地之利,交通一卡通就会不通。以更为开阔的视野与魄力,有效整合政府行政管理的巨量信息数据资源,实现与市场需求的交驳对接,该撤“卡”就撤“卡”,清除道路“淤泥”,搬走拦路“顽石”,交通一卡通才会早日互联互通,畅行无阻。
7月27日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》,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,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。
该《纲要》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。开发信息资源,释放数据红利;培育信息经济,促进转型发展;深化政务服务,创新公共服务;以及到2020年建成中国-东盟信息港,初步建成网上丝绸之路等等,既是国家战略,也应当是广西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。
交通运输部在5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我国将于今年底实现100个城市的一卡通互联互通,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安徽等已启动实施。今年6月,广西交通一卡通项目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,并建立了相应的顶层技术标准。
我区已于2013年全面实行新农合一卡通。去年,广西社会保障一卡通管理系统正式运行,并实现与海南、云南、重庆以及广州等省市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,力争今年实现与东北三省的全覆盖,解决“候鸟人”在广西住院就医直接结算问题,推动广西旅游、养老产业发展。一张又一张卡的运行直到集成,把多卡变一卡,正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不“卡”。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,逐浪其间,观念先行,实干之下,未来可期。(广西日报)